吴寒现任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
中文名:吴寒
别 名:九琴轩主
职 业:古琴文化研究学者
创 办:吴寒古琴工作室、琴书房、古琴文献研究所
个人简介
吴寒,斋号九琴轩,古琴文化研究学者。现任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和音琴社发起人、顾问、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团体会员、典籍文创工作委员会委员等,为“当代古琴文化传播领军人物”。
吴寒古琴传播工作(主要)年表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委员会吴寒同志不忘初心,开创性的将研究成果结合“声、光、电”等技术,并转化为可“视、听、读、写、沉浸式互动”的各类展览交流活动近百场次,“循典稽古-开启当代古琴文化传播新篇章”为当代古琴文化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代表事件有:
2016年 策划“太古遗韵-中国古琴文化大展”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图书馆 《图录》荣获中华民族音乐优秀出版物奖)
2017年 故宫御花园为彭教授和28国元首配偶抚奏古琴
2017年 策划“中国古琴文化大展全国巡展(江苏站)”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省盐城图书馆)
2018年 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巴黎)一号大厅古琴展演
(主办单位:中宣部 国务院新闻办等)
2018年 策划“首届北京古琴文化展”
(主办单位:北京文联 北京文物局 北京音协)
2019年 策划“清微澹远-中国古琴文化展”(历时一年)
(主办单位:中国园林博物馆 荣获国家文物局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
2019年 策划“向祖国献礼-北京古琴文化展”
(主办单位:北京东城区委 北京文联 北京文物局 承办:北京音协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2020年 策划“首届北京古琴运河文化展”
(主办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 策划“首博匠心雅集 山水回响-三千年书卷中的琴意”
(指导单位:首都博物馆 主办单位:首博文化 承办单位:山水云传)
2021年 策划“京师琴人雅集”开启恢复百年传统雅集
(地点:北京文联大楼 主办单位:北京音协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
2021年 策划“琴瑟起-和风乐舞共升平”古琴文化主题展
(主办单位:中国文物交流中心 沈阳故宫张氏帅府博物馆)
2021年 策划“运河琴书房-北京运河古琴阅读主题展”
(主办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 策划“京师雅集-中国园林博物馆专场”
(主办单位:中国园林博物馆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
2022年 首届北京琴人书画作品展
(主办单位:北京音协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
“守望·相继”古琴文化进校园
吴寒先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于北京创办国学堂,将古琴艺术与中国书法、绘画、香礼、茶道等进行美学和哲学比较,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研究与传播。
2016年 中国国家图书馆“琴之九德四美”古琴讲座
2017年 解放军艺术学院“剑胆琴心”古琴专题讲座
2017年 国家行政学院“华夏正音”古琴专题讲座
2018年 中国音乐学院“琴歌”授课与专题讲座
2019年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古琴文化漫谈”讲座
2020年 中国国家画院“名画中的古琴”专题讲座
2021年 井冈山大学“解读典籍里古琴的家国情怀”专题讲座
2022年 湖北大学“话琴园—古琴文化专题讲座”
另外,还受邀于北京语言大学、北交大、高法、北京政法大学、故宫学校、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大学附中、北京黄城根小学等数十所学校及其它单位进行“左琴右书”等古专题讲座和报告会逾百场次,被多所院校聘为客座教授或传统文化导师。
古琴文化万里行
“文脉传承·为琴发声”吴寒先生携琴万里,他说会一直行走在“让古老的古琴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的路上。
2017年 “一带一路”国家活动中古琴展演。
2017年 澳门古琴文化讲座。
2018年 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巴黎)一号大厅古琴展演。
2018年 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戊戌春晚古琴展演。
2018年 香港《文汇报》整版报道“古琴有助于港人更了解中国文化”。
2019年 新加坡人民大会堂古琴演奏。
2021年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开幕式古琴演奏。
另外,他还曾受邀赴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多国以及澳门、西藏等地区进行古琴文化艺术展演、交流活动,致力于古琴文化推广、普及。
琴书房与琴学研究
吴寒先生长期从事文献典籍整理工作。组织成立古琴文献小组、筹建古琴研究所。多年来策划、编著、主编和参与琴学类出版物逾二百余卷/册。代表书籍有:
《太古遗音》(线装一函四册,获得2017年度国家古籍整理资助项目);
《五知斋琴谱》(国家图书馆藏体仁阁本,线装一函六册);
《太古遗韵-中国古琴文化大展图录》(国图出版社,获中华民族音乐优秀出版物奖);
《图说中国古琴系列丛书》;
《中国古琴文献集成》(中国书店出版,“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168册)等。
首倡“琴书房”理念,发起“左琴右书阅读计划”。目前筹建了“运河琴书房”(北京通州);“琴书山房”(中国园林博物馆);“国图琴书房”;“盘古典籍琴书房”“湖北大学琴书房”“阅微琴书房”“山水琴书房”以及多个琴书阅读空间等,开展琴学阅读活动,呼吁“阅读可以让琴学走向春天。”。
2019年 中国古琴文化展上发起每年阴历五月初七为“中国古琴文化日”。他说“古琴文献典籍的整理和研究是古琴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
因其对古琴文化深入研究的态度和深厚的美学素养,被喻为当代“文人琴家”,《北京青年报》亦以“文人琴家”为題整版报道个人事迹,为“当代古琴文化传播领军人物”。
太古遗音
隋唐之前琴学皆止于片断,直至南宋田芝翁编纂《太古遗音》,古琴方形成专学。《太古遗音》是中国第一部成体系的琴论著作,被喻为“琴书之祖”。宋嘉定至明永乐年间被数次改编、重编,有多种版本传世。
吴寒主编《太古遗音》,文谱合璧,获“2017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扶持项目”。2018年携一琴一书参加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活动。同年,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琴委会开展“太古遗音打谱会、研讨会、音乐会、雅集”系列活动。
与琴委会同仁共同策划并成功在数十座城市举行“太古遗音—古琴音乐会(全球巡演百场计划)”。
(上图/《三千年书卷中的琴意》一刊)
匠心斫琴与非遗传承
追求“知行合一”,吴寒先生认为“未曾触摸每一道流程,是不能真正体悟古琴中声与韵的精髓。”于是创立“吴寒古琴工作室”深入研究古琴的古法斫制工艺。多年来,在古琴工艺发明及外观设计方面,先后获多项专利。并受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单位委托授权,复制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铁琴铜剑楼”的“金声”铁琴(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以及“天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等古琴及琴类文创设计研发。代表作品多次参加“中国文博会”“版交会”等国家级、国际化展事。研发基地竹林琴池、生态自然,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并为北理工、北科大等院校提供社会实践和传统文化传承场所与教学师资等。
2014年,依据《太古遗音》等文献,恢复“中国古代四大名琴”,还原重现史料内容,填补与文献记载琴样一致的此项空白;
2015年,受邀参加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版交会”;
2016年,复刻中国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之一“铁琴铜剑楼之金声琴”;
2017年,根据《万峰阁指法閟笺》《溪山琴况》,依原样创新复刻“二十四况琴”;
2018年,参加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古琴文化展;
2022年,受委托复刻“天籁铁琴”(故宫博物院所藏);
2022年,参加中宣部主办的“中国文博会”等。
为非遗发声 为雅集代言
2021年3月30日,在北京艺术基金支持下,由吴寒先生担任总策划、学术主持的“首博匠心雅集”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中央大厅隆重举行。系列活动期间吴寒先生将“为非遗发声 为雅集代言”作为主旨,邀约了20多个城市,近500人次的各界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在36天期间共计演绎了46场次传统文化雅集。
期间,向党百年征程献礼“守望相继 琴颂百年”“太古遗音”专场活动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杨丽丽会长、北京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金波先生等亲临现场,取得了良好反响。
艺术特点与琴风
吴寒先生认为“古琴作为中国文化符号,应该认真研究和保护其传承逾千年的民族属性与艺术风格。”
当代典型文人琴风
吴寒先生抚琴追求“和合”,传习时要求:音从意转,意先乎音,音随乎意,将众妙归于琴。抚奏时,强调手指需应声起落与气息融合,指法化繁为简,强调左右手布指简洁。而取声温润,追求弦木纯音,温兮如玉。一弹一按一转一折之间,无滞无碍,音色宏润宛转。以清虚为体,音愈稀则意趣愈永。最终达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指弦音意四者相契,达到天地人相融、人琴合一的境界。
人物评价
中国古琴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满足了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对“乐意与自然交融”“天人合一”境界的精神追求……新时代“文士特质”的古琴文化依旧曲高和寡,所幸每个时代都有一些富有艺术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琴人,长期坚守传承,才使得如此式微的高雅艺术,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自然灾害或战争,都从未间断地得以延续。正所谓“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吴寒便是其中之一。少言寡语的他,只在谈论古琴时才滔滔不绝,判若两人。多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古琴文化的传承工作中……
——楼宇烈于2018年6月
(楼宇烈简介: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国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吴寒先生对古琴乃至传统文化的痴心主要是受家学和生活环境影响。
他气质儒雅、待人宽厚、谦和低调,且富有爱心,乐善好施。他在传播古琴文化的同时还积极响应和践行国家扶贫政策,带头组织义拍义演,带头向广西巴马县捐钱捐物,并组织义拍筹集善款;数次向西藏等地区贫困学生捐钱捐物,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他崇尚自然,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养分。饲养梅花鹿、种桐植竹、琴池鱼荷……山水田园式的生活是他的日常,所以他的琴声自在、无争又充满昂然生机。
他对待学术研究态度严谨,一丝不苟;对待古琴教学充满热情,谆谆善诱;对待斫琴工艺遵循古法,追求“知行合一”。“近乎痴心的匠人精神与文人情怀”,这几乎是每一位熟悉他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
他又是一位有艺术担当的人。他说“文献的研究整理,是古琴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他成立古琴研究工作团队,筹建古琴文献研究所,整理出版古琴书成果丰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琴为何物?”他倾力寻找路径,坚持开设古琴培训班,策划并成功举行了国内首次以“古琴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将研究成果进行二维、三维转化,以不同的展览语言传播古琴文化,或以国家典籍为依据对古琴史作疏理,或以环境为依托呈现“琴应择景而操”的古老传统,或“声、光、电”结合“琴趣横生”使观众可深度沉浸式体验,时常参加国家级和国际性重要活动、携琴走过很多国家,传播中国古琴文化,影响了很多人。他在用自己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让古琴这门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他说“中国的古琴属于雅乐,受众少,如果选择它,热爱它,就要有艺术使命感。”他还说“弘扬古琴文化任重道远,我会永远行走在这条路上。”吴寒先生无愧为当代古琴文化传播的领军者。
——王红谊 2023年1月9日
(王红谊简介: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原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古琴文化研究学者吴寒(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