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香文化专业委员会在京正式揭牌

  10月18日上午,我会香文化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揭牌。该委员会于2022年11月1日批复成立。我会党支部书记、会长杨丽丽,秘书长滕小丽,副会长李洋溢,人才部主任赵亮豫,香文化专家、太月香学体系创始人罗子杰出席了本次揭牌仪式;来自全国36个地区的香文化代表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揭牌仪式在雄伟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党支部书记、会长杨丽丽在致辞中介绍,我国传统香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国际交流中“文明互鉴”的重要桥梁之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拥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重要方式。香文化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推动香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用香既是生活方式也是文化艺术形式,在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中,见证和参与了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今天香文化的再次兴起,可以积极的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服务人民的身心健康与美好生活。

  在揭牌仪式中,副会长李洋溢宣读了香文化专业委员会的批复决定;并任命香文化专家、太月香学体系创始人罗子杰担任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香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香文化研究者罗艳担任执行主任,刘验新、林悦楚、田一然、石果洪担任副主任。同时为田紫琳、李剑、陈剑俊、刘晓雨、张涛、李永清、黄马生、孙清心、孙小榕、钟峰、韩卓希等来自全国的65名香文化从业者颁发了香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证书。

  据罗子杰介绍,传统香文化历史悠久,涵盖了非遗传统制香技艺、传统用香方法、香器香具、香文学、空间美学、香文化养生与健康等诸多内容。香文化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对香文化的当代复兴、推动香行业发展、促进香文化国际交流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传统文化生活化,传统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活动中还举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服务中心”授牌仪式。未来将开展香艺师、制香师、香文化讲师等人才培养计划。对传统香学进校园、香文化人才培养与储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副会长李洋溢为北京太月香学文化发展中心颁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服务中心牌匾

  揭牌仪式后,与会人员参观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总部和北京市香文化传习所,并开展了一系列香文化研讨活动。

北京太月香学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太月香学文化发展中心是由全国太月香学体系的香文化研究者、传播者、香文化教育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以香文化研究、香文化传播、香文化教育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传统文化机构。该中心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统香品制作技艺”;研究传播方向包括香文化历史、香料、香器、香方、香文学、生活用香、宗教用香、祭祀用香、民俗用香、文房用香、空间美学、香学养生等众多内容。其中太月香学传播体系荣获凤凰网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传统文化活化项目”,开展香学书籍出版、传统香学进校园等活化项目。

  该中心主要成果,通过对传统香文化的研究和梳理,形成以“儒释道医武”为文化基础,以易学为核心指导的当代香文化学术体系。该内容纳入2013年国家人社部全国香道师培训教材、2017年作为中央财经大学MBA研究生教育中心“传统香学”辅修课教材、2021年做为国内首所高校香文化机构“莆田学院香文化产业学院”香文化班课程教材参与授课、2022年纳入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全国香道师培训教材、2023年参与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工程”计划,成为服务中心心开展全国香文化培训工作。目前在全国设立有36个太月香学传习中心,分布在北京、上海、中山、成都、南宁、苏州、西安、深圳等地。已线下培训学员1万余人,线上培训学员2万余人。

  该中心总部设于北京朝阳区,在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朝阳区宣传文化中心的指导下设有“北京市朝阳香文化传习所”。并建设有香文化主题博物馆“北京朝阳太月香学博物馆”,藏有中国古代香炉、香具2000余件,常用香料干燥标本300种,香药精油标本1000种,香文化相关古籍200余册等。该馆设有历代香器展区、香料标本展区、香文学展区、非遗制香展区、历代香方展区、中国书房展区、数字博物馆展区、香茶调饮实验室等;是目前名列前茅的综合类香文化主题博物馆。

党支部书记、会长杨丽丽为罗子杰颁发香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任命书

副会长李洋溢为罗艳颁发香文化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任命书

李洋溢为林悦楚颁发香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任命书

李洋溢为田一然颁发香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任命书

李洋溢为石果洪颁发香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任命书

党支部书记、会长杨丽丽与会员单位代表孙清心合影

杨丽丽与会员单位代表黄庭坚第32代世孙黄马生合影

香文化专业委员会代表召开揭牌仪式工作会议

杨丽丽与委员代表合影

香文化专业委员会管理团队合影

香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代表合影

香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代表合影

香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代表合影

来自全国36个地区香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合影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传文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作品,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contact@tcpc.org.cn
12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