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闫西香律师,民盟老年支部副主委,潍坊市奎文区第十九届人大代表。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独立则中国独立,少年自由则中国自由,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者。
一、打破传统的儿童青少年救济
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思维版图要打开,传统的关爱救助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给孩子买点好吃的、准备个书包、买几件衣服、压岁钱等等已经不能满足贫困孩子的需求,社会这个大染缸通过电子产品、游戏等在锈蚀这这些孩子们,他们需要有人来正确引导,需要有人来架构孩子们的心智。相反的,会养成孩子们不思进取的惰性,养成一种过分的依赖,孩子仍旧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这样会害了孩子。我认识一个孩子,母亲从小遗弃他,孩子一直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以劳务维持生计,政府为他们盖的房子,父亲的劳务费用足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孩子在学校里是扶贫对象,在村里是扶贫对象,很多社会公益组织也来扶助他们,从一年级我认识这个孩子,至今已经上初中了,我去过孩子的家中几次,每次都是孩子自己在家,每次去家中都是一片狼藉,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是倒数的,没有人监督他,除了上学外其余时间大多耍短视频,看抖音,玩游戏等,并且孩子的性格是有严重缺陷的。这是一个被社会各个部门扶助的贫困孩子。这种扶助是失败的,根本不会真正帮助到孩子。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与愚蠢是亲兄弟,培养了一个懒惰与愚蠢的孩子。值得我们反思。
二、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根源上下功夫
这些孩子,家庭一般都是残缺的,孩子大都是缺爱的,缺安全感,缺少被关注的,应该从这些方面上下功夫,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尽情的吸取,“孟母三迁”告诉我们,人的个性与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与好人、事、物的关系密切,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扶贫要重视良好环境的塑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精准扶贫,用心扶贫,救助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族。需要社会各界互动起来,互助起来,我们的祖国母亲才会心安。
三、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志不强者智不达。
“输血”很重要,“造血”更重要。我们要架构孩子们的心智,树立孩子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认识自己是谁,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可以当家做主,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
关爱儿童、青少年心里健康成长是每一个时代新人应该做的事情。路虽艰,虽长,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