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壶者也之辉光茶舍四

辉光茶舍

古今云传  王光辉

曾经有朋友问了一个有趣,又值得深思、探讨的问题,当时我是没有回答他。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太复杂,很难有准确的描述。经过很久的考虑,今天我想说几句,或许可以解答一些人的疑惑。

500年后,紫砂壶还会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用品吗?这个问题似乎荒唐,但是深意还是有的。从学术理论上,这个问题是可以有结论的。

排除战争、自然危害等因素,我们来探讨紫砂未来的存续问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紫砂壶的社会属性。紫砂壶是生活中的一项工具,源于明朝社会生活平静时期,紫砂壶以新颖、简洁的方式,解决了唐、宋时期繁复的饮茶过程;正是紫砂壶简洁的方式,迎合了广大群众的生活需求,被广泛接纳。紫砂壶的发展,彰显了艺术手段的介入,它的使用价值、艺术价值推动的紫砂业的进步。

进入到当代社会,由于社会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西方文化冲击,导致紫砂壶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选项,慢慢成为小众群体所接受、承载。

从这个因素来看,紫砂壶的未来岌岌可危、忧患重重!值得宽慰的是,紫砂壶在40岁年龄上下的人群备受推崇。相应的结论就可以不言而喻了,紫砂壶的传承需要做更多的工作,让年轻人也对紫砂壶产生兴趣、产生爱好,令中年人群推动紫砂壶的价值观、人生观,真实做到薪火相传。只有这样,500年后,紫砂壶依旧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

华夏文化的独立性,当下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认可、推广。比如中医,前些年被冷落至墙隅,问津者寥寥,经过历史的洗礼,尤其在近些年抗疫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劳。于是人们的反思也日益增加,对古代文化的理解愈发深刻。简而言之,5000多年守护华夏儿女的中医文化,终于枯木逢春了。

紫砂文化也是如此,让人们不再为工作压力、社会交往所累!

任重道远,望各位朋友积极推广紫砂文化,让我华夏优秀传承得以延续,让未来世界里人们能轻松、快活、如意地生活,让茶香氤氲着时光、紫砂壶成为茶香的洞天福地!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传文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作品,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contact@tcpc.org.cn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