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25 年 4月 27 日上午】——白金汉爵大酒店3层305室,在南京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灯辉百戏” 非遗主题文化经典纪念工程《2025·南京宣言》发布暨中国戏曲大师北路梆子泰斗贾桂林先生纪念徽章赠送仪式隆重举行,与会嘉宾在活动中对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等话题发表了深刻见解。

与会嘉宾共话非遗主题戏剧文化经典
活动伊始,来自各方的嘉宾相继亮相。镇江市宿迁商会会长杜训先生, 非遗主题戏剧文化经典纪念工程的总策划师及北路梆子泰斗贾桂林的孙子吴腾骏先生,非遗主题戏剧文化经典纪念工程(灯辉百戏)工作委员会执行秘书长兼《灯辉百戏》出品人吴立松先生,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赵国柱先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孙秀翠女士,非遗主题戏剧文化经典纪念工程(灯辉百戏)贾桂林(小电灯)艺术工作室执行主任兼《灯辉百戏》出品人王国花女士,非遗主题戏剧文化经典纪念工程(灯辉百戏)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兼《灯辉百戏》执行总编卢文星先生,以及来自北京、江苏南京、浙江金华和义乌、江苏镇江和东海等战略合作伙伴齐聚一堂。他们的到来,为此次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彰显了社会各界对非遗戏剧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热情。会议由杜训先生主持。
在嘉宾发言环节,吴立松先生首先表达了对关心支持非遗保护事业的各界同仁的诚挚感恩。答谢名单涵盖总顾问鲁得利主席,总策划吴腾骏先生,以及孙晓燕、赵国柱、何金歌、张沐清、孙秀翠、闫青、杜训等多位业内重要人士。同时,对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中鼎国聚有限公司、灯辉百戏(北京)文化传承有限公司、《亚洲之窗》杂志社、镇江市宿迁商会等多家机构表示感谢。此次答谢,彰显了 “灯辉百戏” 对非遗传承路上助力者的敬意,也将推动非遗保护事业迈向新征程。
孙秀翠女士则围绕贾桂林先生的艺术造诣,传统与创新的碰撞,彰显戏曲艺术的蓬勃活力进行发言。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曾在1964年10月迎来贾桂林先生率团南下演出,当时正值新中国戏曲改革关键时期,北路梆子剧团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及工人文化宫的表演,成为跨越南北的戏曲对话典范。燕赵的铿锵与江南的灵秀在戏曲舞台交融,推动了地方剧种的深度交流。传统与创新的碰撞,恰如长江水与黄河浪的交融,展现出戏曲艺术生生不息的活力。这场演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江苏省梆子剧团赴晋交流,延续“南来北往”的文化互动;演出收入助力南京长江大桥建设,体现了艺术与家国情怀的紧密相连;两名江苏弟子拜师,使北路梆子在江南开枝散叶。此次我们纪念贾桂林先生,不仅是缅怀一位艺术家的璀璨足迹,更是致敬戏曲人“以艺为舟,渡文化长河”的精神。传统戏曲的生命力,不在于固守程式的躯壳,而在于让每个时代的精神注入戏魂。愿我们以此次交流为契机,继承这份“北梆南渡” 的勇气,让古老梆子声在新时代再谱梨园佳话,也为《亚洲之窗》创刊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推动戏曲艺术在新时代持续闪耀。
赵国柱先生围绕“传承经典文化 弘扬时代精神”主题进行发言,他主要阐述了四点:一是经典就是精粹。经典,是各个时代文化精华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史的沉淀、融合、完善与升华淬炼。传承经典,就是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吸取精华,汲取精神营养,滋养我们的当代文化与事业。二是文化需要标识。传承经典文化,开发文创产品,不仅是致敬与纪念,更是在留存历史符号。物化经典标识,便于传播推广,利于唤醒行动。三是发展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活水,也是时代精神大厦的坚实基础。四是传承需要行动。传承经典文化,应该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注重行动,注重效果。“灯辉百戏”非遗主题文化经典纪念工程工作委员会的同志们注重行动,认真研究,细心探索,大胆创新,默默工作,今天的发布会和赠送仪式,既是他们阶段性工作的汇报展示,也是今后工作起点和公告。祝愿他们再接再厉,做出规模,做出效益,做好榜样,从传承北路梆子大师贾桂林先生的艺术遗产开始,启发、带动诸多艺术大师及其剧种艺术遗产的传承发展,一花引来百花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贡献!
王国花女士表达了非遗主题戏剧文化经典纪念工程(灯辉百戏)项目的核心是追随北路梆子泰斗贾桂林(小电灯)先生的艺术足迹,向那时在贾桂林先生功成名就的岁月里,有幸邂逅了同时代不同剧种的艺术大师们致敬。她表示以此开启纪念的创新探索,并率先以徽章为媒介,精心设计制作蕴含中华戏曲元素的精美徽章,让戏曲之美借此闪耀世界。我们致敬大师,是对他们艺术成就的敬仰,更是对他们执着精神的传承,在今天的新时代,我们肩负着传承创新的使命,要以纪念足以照见永恒的态度,让大师们的精神在岁月长河中永远流传。
卢文星先生以“‘灯辉百戏’南京发出宣言,助力非遗文化传播”为主题进行发言。南京作为南北戏曲交融之地,曾见证 1964 年梆声破冰,如今也将见证“灯辉百戏”的文明征程。《2025·南京宣言》以南京为精神原点,将“致敬”付诸行动,让“传承”落地生根,既深情缅怀贾桂林等大师,更对非遗未来许下庄严承诺。为推动非遗主题戏剧文化经典走向国人乃至世界,“灯辉百戏”依托《亚洲之窗》杂志创立特刊,以纸墨为舟,承载传统文化精髓破浪前行,打造可续、可藏、可传的经典。非遗保护关键在传其神、续其魂、开其新。“灯辉百戏”将以纪念特刊创刊为新起点,以笔为灯,照亮被时光淹没的戏台传奇;以墨为焰,点燃新一代守护者的文化信仰,用“灯辉”照见非遗魅力、传统新貌,以及民族对自身文明的眷恋与自信。


嘉宾授牌仪式
嘉宾发言完毕,举行了为纪念徽章设计师颁发首套纪念徽章仪式、非遗主题戏剧文化经典纪念工程(灯辉百戏)战略合作伙伴颁牌仪式、《亚洲之窗》杂志社《灯辉百戏》纪念特刊战略合作伙伴颁牌仪式、非遗主题戏剧文化经典纪念工程(灯辉百戏)文化传承大使颁牌仪式。由王国花女士为设计师徐媛媛颁发首套纪念徽章;由赵国柱、王国花、孙秀翠、吴立松为战略合作伙伴镇江市宿迁商会、北京启运杰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裕川工贸有限公司、浙江莱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镇江现代建安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德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浙江省义乌市欧飘围巾商行、浙江省义乌市臻汇就业有限公司、西藏藏水流云科技有限公司、镇江市刘恒记食品有限公司、镇江市大绵羊鞋业有限公司颁牌;由卢文星先生为文化传承大使曹洁、吴振英、马楠颁牌,活动在温暖、友好的气氛中达到高潮。
共启《2025·南京宣言》
活动最后,由吴腾骏、赵国柱、孙秀翠、王国花、卢文星、吴立松、杜训共同开启《2025·南京宣言》。今日,我们立于长江之畔,郑重宣言:以南京为起点,重走大师路,唤醒戏剧之魂,让非遗戏剧的星火,燃成文明传承的烈焰。六十年前,贾桂林先生以一场“北梆南渡”让金陵城听见黄河咆哮,六十年后,我们以“灯辉百戏”为誓,让世界看见非遗戏剧的永恒之光,让纪念足以照见永恒,让中华戏曲之美辉映世界!

非遗主题戏剧文化经典纪念工程任重而道远
“灯辉百戏”非遗主题文化经典纪念工程工作委员会一直积极探索,此次发布会和赠送仪式是其阶段性成果展示,也是后续工作的新起点。未来,将以传承贾桂林先生艺术遗产为契机,推动贾桂林同时代艺术大师及其剧种艺术遗产的传承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