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位志愿者共赴农耕文化传承之旅

  近日,我会志愿服务队联合52组家庭,组织110位志愿者走进中国农业博物馆2号馆,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场以 “春耕的希望 —— 探索中国农业发展历程” 为主题的文化探寻活动,让古老的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踏入2号馆,琳琅满目的农耕展品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从原始古朴的石器农具,到工艺精湛、凝聚着古人智慧的铁制农具,再到古老的水井以及设计精妙的灌溉系统,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无声诉说着中华民族在农业领域的辉煌成就与艰苦探索。在讲解员生动形象的讲解中,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先辈们在农业生产中的伟大创造,深刻体会到了农耕民族的奋斗精神。

  学习过后,小志愿者们纷纷化身农耕文化传播使者,面对众多游客,侃侃而谈。他们虽然年纪尚小,但声音清脆有力,用真挚的情感讲述着中国农学家的传奇故事,深入诠释着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他们眼中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举手投足间展现出传承农耕文化的强烈责任感,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此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参观学习,更像是一场农耕文化的盛宴,一次触动心灵的文化洗礼。志愿者们在亲身感受中华农耕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通过讲解实践锻炼了自身的勇气和表达能力,还将珍视农耕文化,珍惜粮食的美德传递给了更多人,让这份对农耕文化的敬意在生活中生根发芽,让更多人了解并铭记粮食背后的艰辛与不易。让农耕文化的火种在人们心中越烧越旺。

  农耕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是世代相传的精神支柱。孩子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在此次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饱满热情,让我们看到了农耕文化传承的光明前景。文韵传心志愿服务队表示,未来将继续组织此类活动,携手社会各界力量,为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让这份源自土地的智慧与力量,在新时代持续闪耀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传文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作品,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contact@tcpc.org.cn
0
分享海报

评论0

请先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